由“无猴不春晚”事件探讨网络“自由”

时间:2016-03-31浏览:56

    之前百事集团的猴王家族广告片放映让我们再次想起了扮演“美猴王”的章金莱老师,更让我们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时光。的确,没有什么比那首《路在何方》更能引起广大群众的共鸣了,也确实没有谁能代替“美猴王”孙悟空在中国人心中的英雄地位。于是呼求“美猴王上猴年春晚”的话题在过年期间一度刷到微博头条。

    春晚的话题量一直居高不下,很多人也在2016年猴年春晚筹备之际讨论“美猴王”是否能上春晚的舞台,毕竟今年是猴年,这个提议也是应时应景。1月26日,六小龄童发布了一条微博,这条微博让大家以为愿望成真了,同时也期待着这位年近六旬的“美猴王”在电视上陪伴大家度过新春佳节。这条微博转发量一度上涨的同时,我们都在感叹当年的“美猴王”又回来了。但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大家发现在网络流传出来的一份春晚名单里并没有由六小龄童和郭富城参演的节目,也就是说春晚导演组在最后一刻把这个节目给拿掉了。一时之间,哀怨四起,网友在怀念从前的同时,成群结队讨伐春晚导演组,甚至呼吁抵制央视春晚。尽管春晚导演组已经发布声明追求这份“来历不明”的节目单的法律责任,但是群众显然关注的并不是这个,而是希望猴年春晚舞台上要有“美猴王”。大家不约而同,从呼吁到发起投票,再到抵制,一度希望十多天的时间能够扭转这种局面。

    其实根据调查,看春晚的观众大部分分布在互联网之外的地方,实际上很多网友已经放弃了春晚,难道会因为一个“美猴王”就回归吗而再度静候在电视机前吗?网络的崛起,方便了很多事情,打通了各种连接和渠道,一些人借此呼吁“言论自由”,因此也催生了一种特别的东西——网络暴力。从最开始的谣传六小龄童春晚节目被毙,到最后的舆论分三家,无不彰显着信息时代中网络的力量。仔细想想,网民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民主进步的表现吗?翻阅央视春晚导演近日微博评论,高呼“猴王必须上春晚”占据了主要评论区,退一万步讲,假如这些舆论真的能促使猴王上春晚,这是民主得到充分实现的表现吗?答案是否定的,网民的意见并不能代表全部的民意。即使在中国有十几亿网民的今天,网民意见仍然只是民意的一部分,不能成为民意的全部。更不用论网民数量统计的科学性了。重视国民意志,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将网民的意见提升到国民意志的角度就是正确的。

    一些人试图通过“民意”发表所谓的“自由言论”去裹胁别人不愿意接受的事物,但是他们忘了那些被他们所裹胁的东西或许是另一部分人通过真正的民意达成的不愿接受的共识。百事集团的新年广告短片已经把中国的猴戏文化表述的很到位了,很多人从中看到的是感动和怀念过往的时光,但也有很多人看到的是猴戏表演后继无人的悲凉。实际上对这种传统文化摧残和遗忘最严重的正是我们自己,或许这样的话有些苛刻,但事实却是如此,猴王上春晚满足了我们的童年回忆,但未必能够挽救猴戏文化表演这门艺术。章金莱老师也在微博里表示,已经有接受了四家电视台春节晚会的邀请,如果确实有喜爱美猴王的观众大可看其他台的春晚,前提是到时候他们中的一些热还有兴趣看电视。

    网络上还有一些文章表示“即使美猴王在台上嗑瓜子吃桃子,我都能看到零点倒计时”,网友纷纷点赞并留言说“这句话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恐怕现实未必如此吧,假如春晚导演组真的安排六小龄童像小彩旗一样做固定的一个动作,恐怕又有一些网友又会说这个节目亵渎了“美猴王”了吧。

返回 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