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安徽新闻网、凤凰网安徽频道先后均以《十二年支教路 连绵志愿心——安财大管工学院学生支教队志愿服务纪实》为题,报道了管工学院“学生支教队”十二年支教路志愿服务的故事。现将原文转载如下:
12年的奉献坚守,280余名大学生的志愿接力,2000余名小学生温暖受益,折射出一支青年支教队十余年在平凡的志愿服务中走过的不寻常的育人育己之旅。
这个成立于2009年的青年志愿者协会支教队,到今年已整整12个年头,十二届青年学子在志愿支教的讲坛上接力耕耘,逐渐搭建起了一座院校支教互助的友谊之桥,一届届安财管工学子用爱心和奉献在这座友谊桥上接力前行,有力彰显了“青年有志,愿者有为”的蓬勃青春力量。
立品牌:从“无人知晓”到“无人不知”
十余年前,“管工学院青协支教队”才刚刚成立,在安财大校园里是陌生的字眼,以致每到招募新成员的时候屡遇尴尬,很多学生看到招募通知就会问“怎么支教?到哪里支教?支教干什么”。
解释、宣传、一对一带队伍,支教队的影响渐渐扩大啊,历经成立初期的种种困境,寻求校内发展的同时,支教队也在积极谋求校外社会志愿服务机会。2009年,支教队向蚌埠市胜利西路小学派出了第一批学生支教队伍,紧随之后一届又一届的优秀学子从前人手中接过旗帜,怀着青春的活力和梦想奔赴最艰苦的基层,用自身的坚守、付出和真诚改变着当地留守儿童的精神面貌。
十余年后的今天,曾在招募中遇到的疑问和尴尬已经烟消云散。再次在安财校园里提起“管工学院青协支教队”几乎无人不知,支教队俨然成为校园志愿服务队伍中一个走出去的品牌。现今每年招募季报名参加支教队的人员规模越来越大,参与的氛围也愈发浓烈,支教队员也由“90后”变成了“00后”。
“支教需要准备什么?除了教学还能做什么?”在支教队志愿者看来,支教绝不仅仅是讲了几节课,更重要的是通过上课过程中与孩子们的交流互动,培养他们对各学科的兴趣,引导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重内涵:支教活动处处开花
成立初期,支教队主要以日常“授课”方式开展支教活动。随着支教队的不断发展,也一直在探索中寻找更好的志愿服务模式。2014年,支教队正式与胜利西路小学建立了合作基地,支教的形式从单纯的授课逐渐摸索出一套系统化的支教模式。开始从“教授课外知识”变为“关注心灵成长”,系列支教活动在孩子们心中绽放出希望之花。
乘风而去,爱为归期——风筝节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每年的阳春时节,支教队志愿者们总会和孩子们约定好,带着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和孩子们共同制作风筝、放飞风筝,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生活、增长户外技能,同时也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看到孩子们小脸颊上溢满了快乐和满足的笑容,支教队的志愿者们也在一起嬉戏春风中收获了无尽的快乐。
筑梦之路,“足以”丈量——安财之行
弥漫着淡淡花香的金秋十月,安财校园总会迎来一群怀揣好奇与懵懂的孩子们。这便是支教队与胜利西路小学共同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安财之行”活动。孩子们在图书馆、操场、笼罩在绿荫下的教学楼体会高等学府的魅力。“虽限山川,常怀梦想,筑梦之路,足以丈量”。支教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孩子们开阔眼界,在他们幼小的心中埋下对大学、对未来美好憧憬的种子。
拥抱希望,“烛见”成长——十周岁生日会
每年的十月上旬,支教队的志愿者们都会筹办一次“十周岁生日会”,为孩子们集体过一个特殊的生日。那一天,志愿者们会准备好新鲜的奶油、水果、漂亮的装饰彩花、有趣的节目表演,去迎接孩子们的十岁生日。活动的重头戏是让小学生们分队制作蛋糕,用已有的食材DIY出他们喜欢的作品。这个活动的目的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大家一起合作和分享喜悦的过程。小学生们会在插着蜡烛的生日蛋糕前许下自己的愿望,怀拥着无上的希望与梦想,在逝去的年年岁岁中成长。
春蚕吐丝,书香烟尘——日常支教
日常支教活动的开展时间为每周三下午,开展形式以兴趣班类的教学为主,针对不同的年级相应设计不同的教学课程。一、二年级开设音乐、绘画,三、四年级选择手工或舞蹈课,成熟一些的五、六年级学生,则会相应开展计算机和自然科学的课程。支教队还积极联合学校书画协会、手工协会、院足球队等多个社团组织一起,为孩子们的课堂带去更多不一样的风景。
提能力:爱心支教大赛聚集能量
为了保障教学质量,志愿者们往往需要挤出自己的学习和休息时间,花费心思搜集资料,制作教学课件。支教队前队长崔子嘉脑海中总有一幅深刻的画面。“从晃晃悠悠的138路公交车下来,一进校门,就会看到孩子们趴在栏杆上等着我们,通常我们就是被孩子们簇拥着直接拉到了教室去的……”,让一位又一位支教队成员不惜时间、精力与心血的付出,正是源于内心的爱与志愿的力量。
这些年,为提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范围和热情,各高校对大学生支教的鼓励和支持力度很大,而安财大这个支教队却把重点放在支教质量上。为提高能力,支教队精心组织了爱心支教大赛,围绕展现选手个人风采和弘扬志愿支教精神展开。第六届爱心支教大赛冠军得主余学金同学说:“支教大赛既可以教给他人知识,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比赛让我更加体会到志愿者的精神,也更加感受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 同学们在大赛中进行激烈的思想碰撞,亦能为支教队伍带来新的活力、新的启发,志愿者队伍也一直在比赛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初心不因来路迢遥而改变,使命不因风雨坎坷而淡忘”。“为什么去支教?怎样更好地去支教?”,这些都是这个支教队一直思考的问题。十余年间,从这个支教队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他们有的仍然活跃在青年工作第一线,有的毕业后投身到教育事业中,还有的在科学研究领域刻苦攻关,很多已经做出了不俗的成绩。透过他们的成长途径可以看出,支教这段人生经历对青年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十余年支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将在这个支教队继续弘扬,引领更多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撰稿:李婷;审核:徐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