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数字化技术助力传承保护非遗文化 ——“数字非遗TTO特别行动小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4-07-22浏览:90

720日,安徽财经大学数字非遗TTO特别行动小组队员在指导老师陈国栋的带领下,对蚌埠市文化馆数字非遗负责人赵老师及龙子湖区徽派篆刻传承人石老师进行有关数字非遗的采访调研,共同探讨数字化技术在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的创新应用,以及篆刻文化在数字化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非遗传承

数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通过数字技术记录、保存、传播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赵老师介绍道。在采访过程中,赵老师从文化馆的角度向团队成员展示了目前数字化技术在非遗文化传播保护中的成功应用以及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对于大学生参与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赵老师提出一系列的指导性意见。

目前,蚌埠市文化馆已经建立了数字非遗体验馆,如虚拟现实(VR)和沉浸式体验,花鼓灯全息影像等,让市民“亲身”参与和体验非遗项目,通过多媒体和互动装置增强参与感。作为当代大学生,只要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愿意把优秀的非遗传统文化传播出去,就是对非遗保护与传承出的最大贡献。

篆刻文化数字化让传统焕发新生

明清时期,安徽歙县出现一帮文人寻找手工能刻动的材料,随着材料的融合,逐渐出现闲章。”石老师说道,他站在传承人的角度,向团队成员分享了数字化技术对篆刻文化的影响,数字化给篆刻文化带来了市场和传播方面的利处,使得篆刻技术的应用领域更加广阔,为篆刻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通道。但同时,篆刻文化的艺术性与数字化的技术性之间的矛盾不可忽视,篆刻艺术具有高超的复杂性和艺术性,数字化技术虽然能够提供便捷的创作和展示手段,但在短时间内可能无法完全替代人工篆刻在艺术方面的独特魅力,二者的平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本次采访活动,团队成员看到了非遗文化在数字化技术赋能下的无限可能。”数字非遗TTO特别行动小组队长荣起越说道。作为当代大学生,应灵活运用专业知识,为数字非遗工作推进注入新活力,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撰稿:陈萍 陈国栋;摄影:朱子其;审核:樊元华)

返回 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