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数字非遗视角下双墩的历史重现和文化传承——“扶光队”数字非遗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4-08-01浏览:45

726日,“扶光队”社会实践调研队在蚌埠市博物馆和蚌埠双墩遗址开展双墩非遗文化研究和宣传活动,深化调研和宣传模式,通过数字化展示、社区采访等多种方式,推动双墩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蚌埠市博物馆的孕沙成珠•蚌埠古代历史文明陈列馆中可以初步找寻到曾经失落的双墩记忆。入馆后,各式各样的陶塑映入眼帘,修复后的陶塑虽已不是千年前的模样,但仍承载着千年前的文化底蕴和独特信息,从形态到色彩,从表面纹理到雕刻深度,处处透露着生活气息和艺术发展轨迹。七千年前的文字——象形字,其载体主要是陶碗、钵、杯等上相对隐蔽位置,应是有某种特殊意义和用途。在馆内,团队成员见到了新石器时代的“惊人手作”,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让人们看到了先民对自身和族群的理想和诉求,以及通过与数字文物的互动,可以拓展自己对历史和艺术的认知,激发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和理解。以及成员通过采访参观人员,让更多人感受双墩文化的博大精深。

团队深入蚌埠双墩遗址,了解其历史背景和考古价值,此处为钟离国君柏的墓葬。钟离国的记载见于《春秋》和《左传》,文献记录匮乏,而墓葬的发掘,起到了证史补史的作用。并通过采访,了解他人对于双墩的了解程度和感受,展现双墩的文化魅力。

此次实践活动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度挖掘与传承这一璀璨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实地探访、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希望让双墩文化所蕴含的古老智慧与独特魅力得以广泛传播。同时,此次调研让成员们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了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撰稿:魏婧妤;摄影:魏婧妤 吴思梦;审核:樊元华)




返回 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