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同学办实事】学院开展“AI时代思考世界,千万书卷修正思维,我辈青年担当有为”主题团日活动

时间:2025-05-06浏览:110

人间四“阅”天,书香能致远,“五·四”薪火续,AI通未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弘扬五四精神、学习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四”青年节之际,结合第30个“世界读书日”,近日,学院学生会在明德楼211教室组织开展AI时代思考世界,千万书卷修正思维,我辈青年担当有为”主题团日活动。

你以为在追AI,其实你落下的是思考力!

活动开始前,同学们共同观看视频——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人工智能之父”Geoffrey Hinton在多伦多大学本科新生讲座《你以为在追AI,其实你落下的是思考力》。演讲中,Hinton率先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AI并没有越来越强,它只会预测,但不懂理解,我们要先重新理解我们自己的“理解”,未来真正留下的不是会用AI的人,而是会用AI重新做人类的人。随Hinton分别从AI、个人、社会三个层面分析了当代生活焦虑背后“人类价值”的错位。现场同学在长达一小时的时间里,感受Hinton的智慧,观看结束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看法,现场讨论热烈。


人机书评对决,AI能否替代人类阅读?

在“人机书评对决”活动环节,学生与当下流行大模型DeepSeek同台竞技,共读“巴金三部曲”中的《家》。陈紫娟同学以《悲剧的呐喊》为题,表达出了对以觉新为代表的青年失掉青春的不平和愤恨,以及对造成他们悲剧命运的根源的抨击;而DeepSeek则以《困于长明灯下的影子与觉醒者》为题生成了一篇结构工整的评论。经现场投票,62%的观众将票投给了学生作品。“AI的评论精准但缺少人情味”,代莉莉同学表示,“这恰恰证明阅读不仅是信息处理,更是情感共鸣的生命体验。”

与总书记“对话”谈理想!

2025年世界读书日的主题是“通往未来的桥梁”,学生会主席欧阳妍鑫带领同学们共读“2024年度荣誉图书”《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二卷)。同学们以个人阅读和小组讨论发言形式进行,大家围绕阅读内容并结合自身经历分享感悟,深入感受习近平总书记薪火相传的“青年观”、念兹在兹的“青年情”、厚望重托的“青年志”。“本书第202页的第三段,习近平总书记到清华大学调研考察时深情寄语青年,这一段我感触颇多,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当把每一次困难都当作磨刀石,在日后服务同学、服务人民的实践中锤炼意志、提升能力,让个人成长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在报效国家的征程中实现人生价值。”24电子3班同学郑千慧同学在分享感悟时说。

中华文化知多少大分享!

在最后的“读书分享会”环节,同学们纷纷展示了自己最喜欢的经典名著。高聪同学分享的《北京1949以中共中央迁移北平为支点,展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胜利;李玲玲同学分享的《空城展现一座城市经历变故后呈现出空城状态的人物命运和社会现象;王艺娜同学分享的《中华文化之美》以生动的文字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潘瑞同学分享的《〈新青年〉文选》展现新文化运动时期青年们的多元思想;郑丰灿同学分享的《子夜》,深刻反映初期中国社会被帝国主义势力挤压民族工业的困境;李志超同学分享的《雪山大地》,以牧民生活为背景,展现牧民的文化精神;魏子涵同学分享的《家国记忆:一对五十年代大学生的时代背影》,充分展现50年代大学生在时代中的命运波澜,折射出其深厚的家国情怀;宫元蝶同学分享的《“村超”的乐子、路子与日子》,讲述了“村超”对当地百姓生活的影响;檀磊磊同学分享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讲述了主人公摆脱原生家庭的束缚,最终实现自我救赎、自我成长的故事;王奕淼同学分享的《致“新新青年”的三十场讲演》,其中涵盖多个领域的名家讲演,旨在为新新青年提供思想道德引领。

从甲骨文到元宇宙,科技万象更新,文明源远流长,世界被文字折叠。在这个时代,我们羡慕AI的精准高效,却更应铭记那些镌刻于浩瀚书海、跨越时空的人类文明的高光时刻。算法之内,代码描摹出科技创新的高级蓝图;算法之外,阅读延展未来世界的无限可能。

此次主题团日活动在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和深刻反思中圆满结束。它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深入思考AI时代与阅读关系的平台,更激发了同学们弘扬五四精神、担当时代使命的热情。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阅读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撰稿:王志坤 陈紫娟 丁莹;摄影刘敏;审核:樊元华)


返回 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