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探寻双墩遗址,传承远古文明——双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实地参观纪实

时间:2025-07-16浏览:10

76日,安徽财经大学智启双墩青年队赴蚌埠市双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展以“AI技术和数字化视角下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此次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调查、文化体验与交流分享等方法,深入探寻了淮河流域的史前文明与文字起源,推动了AI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活动伊始,团队成员在队长的带领下,从各方渠道系统地了解双墩遗址的历史价值与保护现状。该遗址距今约7300年,是一座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因其出土了陶器、骨器等大量的文物及文字符号,被誉为“淮河文明之光”。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双墩遗址近年来也坚持与时俱进的工作方法与战略,不断推行文物数字化变革、文旅融合等方式,扩大传播范围,增强双墩遗址的文化影响力。

团队成员一踏入双墩博物馆,以“淮畔遗珍——双墩史前聚落与钟离古国考古成果展”为主题的展示屏便令大家眼前一亮。透明的展墙上,史前器物与精美纹饰交相辉映,下方的石碑上详细叙述该考古成果的概况,背景壁画生动还原远古的生活场景,瞬间将团队拉入史前岁月。在博物馆内,巨大的互动屏幕成为焦点。团队成员们围绕屏幕,参与符号临摹、符号故事等互动项目,深入探寻双墩符号背后的远古信息,在趣味互动中揭秘史前文明的面纱。成员们还积极与游客和博物馆讲解员围绕双墩遗址出土的文物的现状与保护展开了深度的互动交流。互动中,大众视角与专业讲解相互碰撞,AI技术与非遗文化相互融合,生动再现了文化遗产的当代生命力。

通过此次蚌埠市双墩遗址国家公园的数字化沉浸体验,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青年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所肩负的责任。青年人应当主动了解、学习和运用“数字+非遗”模式,为文化遗产的活化提供新的思路,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新连接,有效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团队将继续深入研究双墩文化,让淮河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撰稿:朱妍 丁莹;摄影:葛欣荣 王茹因 王美秀;审核:樊元华)

返回 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