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数字技术激活千年剪纸技艺 青年学子探访阜阳非遗新生态 ——记“攻无不克”实践小队阜阳剪纸数字化调研之旅

时间:2025-08-01浏览:10

当千年剪纸艺术遇上现代数字技术,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管工学院“攻无不克”社会实践小队深入“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阜阳,开展非遗数字化赋能调研活动。队员们通过参观数字化展陈、对话非遗传承人、亲身体验技艺,探寻科技为阜阳剪纸保护与传承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思考。

实践首站,团队来到阜阳市规划展示馆。馆内,数字化技术与剪纸艺术巧妙交融,栩栩如生的剪纸让团队成员感受到阜阳剪纸的独特魅力。据工作人员介绍,西汉是中国剪纸起源的年代,南北朝时期阜阳地区出现了剪纸艺术,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颍州区也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在展馆二楼,成员们通过数字技术沉浸式领略“指尖上的阜阳”,重点参观了阜阳剪纸重要分支之一的界首剪纸,其广泛的应用令人印象深刻。此次参观让团队切实体会到阜阳剪纸深厚的文化魅力与历史底蕴。

调研的核心环节是专访阜阳剪纸非遗传承人。传承人深情讲述了自己自幼与剪纸结缘、毕生致力于技艺传承的故事。面对学习周期长、手工创作耗时、经济回报有限等现实挑战,传承之路充满艰辛。谈及数字化技术,传承人表达了开放的态度:“AI辅助能拓宽创作思路,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它能让更多年轻人通过他们熟悉的数字平台,认识到阜阳剪纸的独特价值。”这番话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传承人的担当,也引发了大家对“如何在创新中守护传统内核”的深入思考。采访后,传承人展示了精湛的作品,并指导队员们体验基础剪纸技法,让大家亲手触摸到这门艺术的精妙。

此次阜阳之行,是一次数字化赋能非遗的深度探索。队员们认识到,科技赋能非遗绝非简单的技术叠加,其核心在于尊重传统、活化传承,在保留手工“温度”与独特魅力的同时,利用数字技术搭建起沟通古今、连接大众的桥梁。正如实践中所感悟的:“技术的价值不在于替代手工的温度,而在于用更高效的方式守护和传递这份温度。”这趟旅程更强化了青年一代的文化使命感:既要当好传统技艺的守护者,更应成为创新发展的开拓者,助力阜阳剪纸等非遗瑰宝在数字时代焕发持久光彩。

(撰稿:顾露瑤 蔡恩惠 牛鑫语 丁莹;摄影:金桂香;审核:樊元华)

实践队队员参观阜阳市规划展示馆

实践队队员参观阜阳市规划展示馆内的阜阳剪纸

实践队队员拜访阜阳剪纸非遗传承人

阜阳剪纸非遗传承人办公室内布置

阜阳剪纸非遗传承人接受采访后教授团队成员折纸

实践队队员向非遗传承人体验学习阜阳剪纸





返回 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