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子淳,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他成绩优异,屡获学习优秀奖、校三好学生、校级和省级优秀毕业生等多项荣誉;作为校田径队成员,多次在校运动会上斩获田径赛跑冠军。2024年3月,他应征入伍;2025年8月,通过“提干”考试,完成了从“民”到“兵”、从“战士”到“军官”的蜕变。
从校门到营门,奔赴军旅梦
郑子淳来自新疆边陲小镇,自幼耳濡目染军人戍边卫国的故事,“成为一名军人”是他心底一直深埋的梦想。2020年,他考入安徽财经大学,就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之际,面对人生抉择,校园征兵宣传重新点燃了他的军旅梦。
“爸,我想去当兵!”他第一时间将心愿告知父母,却换来沉默与拒绝。父母的反对让他一度彷徨,但得知同学参加征兵体检时,他毅然瞒着家人报了名。体检“合格”后,为争取父母支持,他带着结果跨越千里,从蚌埠飞回新疆。面对父亲,他坚定承诺:“我绝不会给您丢人,一定好好表现,成为优秀的战士,成为连队的尖刀!”最终,父母被他的决心打动,选择支持他的梦想。
获得家人同意后,郑子淳立即返校,收拾好行囊,与师友一一告别,满怀坚定踏上军旅征程。
从学生到军人,淬火成钢
广州,这座距家五千公里的南方城市,成为郑子淳军旅生涯的起点。作为北方人,他很快面临气候不适、饮食不惯等挑战。细心的班长察觉后主动与他交流,次日用餐时,郑子淳发现碗里盛满了班长特意为他准备的牛肉。“吃不习惯再跟我说,多吃点牛肉。”班长的话让他眼眶湿润,第一次深刻感受到军营大家庭的温暖。
班长对他的关怀远不止此。擅长长跑的郑子淳在3000米考核中屡获佳绩,成为新兵连的训练标兵。然而上肢力量等项目仅达及格水平,让他意识到自身不足。班长及时谈心指出:“想要成为尖子,就不能有薄弱科目。”这番话激发了他的斗志。在班长帮助下,他制定针对性训练计划,不断突破自我。
在一次中队3000米竞赛中,一向成绩优异的郑子淳意外失利。特战出身的排长找到略显颓废的他,语重心长地说:“子淳,你训练刻苦,让我看到自己军校时的影子。但路总有弯折,却贵在延绵不断。一时失利不算什么。”排长的默默关注与鼓励,让他重燃信心。
从“军人”到“军官”,矢志奋斗新征程
“我要提干!我要成为排长那样的人!”郑子淳立下新的目标。提干需获“四有”优秀士兵荣誉,对刚下连队的新兵而言并非易事。尽管大学时是田径队员,但与经验丰富的老兵相比,他仍感差距。为争取荣誉,他开启第二次成长。
每天集体训练后,他坚持加练,单杠上总见他的身影。“再多拉一个!”每当力竭之际,总有一双大手从身后托住他。班长默默守护着他的梦想,“当你向着梦想努力,总会有人为你保驾护航。”
深夜苦读时,哨兵总会关切叮嘱:“小郑,注意身体,别熬坏了革命本钱。”大家的关心坚定了他提干的决心。然而在一次武装五公里考核中,长期熬夜的他因体力不支晕倒。战友拾起他的军帽,发现内侧写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字句之间,尽显赤子忠心。
低头是题海,抬头是前程。来自普通小镇的他,怀揣报国之志,以“笨鸟”之身奋起直追。两个多月刷完上千道习题、完成七十余套试卷、写满两本错题集——每一笔都承载着爱国分量与战友期待。最终,他不负众望,将命运牢牢握在手中。
对郑子淳而言,军官身份不是终点,而是人生旅途的新起点。未来仍有更多挑战,但他坚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撰稿:诸伟 李婷;审核:樊元华)